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求解测试用例自动生成问题的多因子回溯搜索优化算法
胡中波, 王旭鹏
《计算机应用》唯一官方网站    2023, 43 (4): 1214-1219.   DOI: 10.11772/j.issn.1001-9081.2022030393
摘要227)   HTML5)    PDF (1135KB)(79)    收藏

路径覆盖测试用例自动生成(ATCG-PC)问题是自动化软件测试领域的热点。ATCG-PC问题中群智能进化算法常用的适应度函数之间具有高度的相似性,然而现有的解决ATCG-PC问题的群智能进化算法尚未考虑这一相似性特征。受相似性特征启发,将两个相似的适应度函数看作两个任务,从而将ATCG-PC问题转化为多任务ATCG-PC问题,并提出了一种新的解决多任务ATCG-PC问题的群智能进化算法,即多因子回溯搜索优化算法(MFBSA)。所提算法通过多因子选择Ⅰ的记忆种群功能提高全局搜索能力,并通过选型记忆交配使得相似任务之间能够通过知识转移提高彼此的优化效率。在6个雾计算测试程序和6个自然语言处理测试程序上对所提算法性能进行了评价。与回溯搜索优化算法(BSA)、免疫遗传算法(IGA)、收敛速度控制器粒子群优化(PSO-CSC)算法、自适应粒子群优化(APSO)算法和超立方体差分进化(DE-H)算法相比,MFBSA覆盖12个测试程序上的路径所使用的测试用例总数分别减少了64.46%、66.64%、67.99%、74.15%和61.97%。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能够有效降低测试成本。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姿态干扰下的深度人脸验证
王奇, 雷航, 王旭鹏
《计算机应用》唯一官方网站    2023, 43 (2): 595-600.   DOI: 10.11772/j.issn.1001-9081.2021122214
摘要222)   HTML7)    PDF (2023KB)(109)    收藏

人脸验证广泛应用于生活中各种场景,而普通RGB图像的获取依赖于光照条件。为解决光照和头部姿态对任务的干扰,提出了一个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孪生网络L2-Siamese。首先,直接将成对的深度图作为输入;然后,用两个共享权重的卷积神经网络分别提取面部特征后,引入L2范数将不同姿态的人脸特征约束在一个半径固定的超球上;最后,通过全连接层将特征之间的差异映射为(0,1)区间的概率值来判断该组图像是否属于同一对象。为了验证L2-Siamese的有效性,在公共数据集Pandora上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显示,L2-Siamese整体性能良好。将Pandora根据头部姿态干扰大小进行分组后的测试结果表明,在头部最大姿态干扰下,与当前最好的算法全卷积孪生网络相比,该网络预测准确率提高了4个百分点,有明显提升。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基于标签分布学习的三维手部姿态估计
李伟强, 雷航, 张静玉, 王旭鹏
计算机应用    2021, 41 (2): 550-555.   DOI: 10.11772/j.issn.1001-9081.2020050721
摘要370)      PDF (1109KB)(466)    收藏
快速、可靠的手部姿态估计在人机交互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为了解决光照强度变化、自身遮挡以及姿态变化幅度较大等情况对手部姿态估计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标签分布学习的深度网络结构。该网络将手部点云作为输入数据,首先通过最远点采样和定向边界框(OBB)对点云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然后采用PointNet++提取手部点云数据特征。为了应对点云数据与手部关节点之间的高度非线性关系,通过标签分布学习网络预测手部关节点的位置信息。与传统的基于深度图的方法相比,该方法能够高效地提取高鉴别力的手部几何特征,并且计算复杂度较低、精确度较高。为了验证提出的手部姿态估计网络的有效性,在公共数据集MSRA上进行了一系列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网络估计出的手部关节点位置的平均误差为8.43 mm,平均每帧的处理时间为12.8 ms,而且姿态估计的误差相较于3D CNN算法降低了11.82%,相较于Hand PointNet算法降低了0.83%。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基于深度学习的三维点云头部姿态估计
肖仕华, 桑楠, 王旭鹏
计算机应用    2020, 40 (4): 996-1001.   DOI: 10.11772/j.issn.1001-9081.2019081479
摘要961)      PDF (794KB)(621)    收藏
快速、可靠的头部姿态估计算法是高级人脸分析任务的基础。为了解决现有算法存在的光照变化、遮挡、姿态尺度较大等问题,提出一种新的深度学习框架HPENet。该网络以点云数据为输入,首先通过最远点采样算法提取点云结构中的特征点,以特征点为球心,将不同半径的球体内的点构成多个分组,用于后续的特征描述;然后采用多层感知器和最大池化层实现点云的特征提取,提取的特征通过全连接层输出预测的头部姿态。为了验证HPENet的有效性,在公共数据集Biwi Kinect Head Pose上进行测试。实验结果显示,HPENet在俯仰角、侧倾角和偏航角上的误差分别为2.3°、1.5°、2.4°,平均每帧的时间消耗为8 ms。与其他优秀算法相比,所提方法在准确度和计算的复杂度方面都具有更好的性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基于分层策略的三维非刚性模型配准算法
王旭鹏, 雷航, 刘燕, 桑楠
计算机应用    2018, 38 (8): 2381-2385.   DOI: 10.11772/j.issn.1001-9081.2018020374
摘要470)      PDF (822KB)(365)    收藏
在三维非刚性模型分析中,通常需要对不同姿态下的模型进行配准。针对传统配准算法存在复杂度高、计算量大、精确度低等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基于分层策略的三维非刚性模型配准算法。首先,定义热核签名函数为模型的标量域,使用同源聚类算法提取模型的特征点和特征区域,进而提出三维几何模型的树形表示方法:它的根节点为三维几何模型,内部节点为模型的特征区域,叶节点为包含在相应区域的特征点。然后,根据三维几何模型的树形表示提出模型的分层配准算法。在SHREC 2010模型配准数据集上对比分析了分层配准算法、推广的多维尺度变换算法(GMDS)和博弈论方法在等距变换、孔洞、小孔洞、尺度变换、局部尺度变换、重采样、噪声、散粒噪声以及拓扑变换等情况下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以上三维几何模型数据受干扰的情况下,分层配准算法的准确性明显优于GMDS方法和博弈论方法,同时具有较低的计算复杂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